——“你听说过你爸爸当农民的事吗?” ——“不可能,我爸爸可是外科一把刀,什么时候拿过锄头?” ——“看,你不知道吧,你爸爸很能干呢,那时候大家都说:一个手术做得好,一个中医看的好,干活都舍力气,尤其是尚荣,身大力大,背的谷子都快成小山了。”——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退休职工穆英明陷入回忆之中。 1960年——1963年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之期间,物质极度匮乏。医院领导为了保证职工生活,保证医院食堂的正常供应,想方设法找出路。 1960年9月,医院在穆家梁山区建设“六0农场”,从事开荒种植、养殖业。院职工通过轮流劳动,一年后收获粮食10390斤,蔬菜7500斤,栽种中草药14亩,将收获的粮食、蔬菜和鸡蛋全部交予食堂作为补给,为职工和病人服务。农场的收获弥补“三年自然灾害”造成的食粮不足问题,使医院的职工及患者度过了“困难时期”。后来因为“六0农场”比较远,又在医院后面的山上开荒种地。 可是,那个年代每个职工28斤粮食,根本不够一家人吃的。时任管后勤的副院长王锡藩琢磨着怎么样能给大家改善一下生活。当时在后勤科工作的我回老家大荔探亲时,看到有40亩的一大片荒地就动心了,回来给王院长汇报。王院长马上带上后勤科长陈立三、赵凯来到大荔。他和当地村书记说:我们是医院的,为了让我们的大夫和病人都能吃上饭,我们想开这片荒地。我们出钱买化肥、种子,你们村帮我们播种和管理,我们给你们付工钱。村书记说:不要钱。这地我们自己也种不了,没有钱买化肥,只能荒着。你们是为老百姓,我们就帮着种一下。协议达成,医院派出了刚招工的“合阳娃”17人去帮工,并派出医院的炊事员到田间地头做饭,在当地农民的大力支持下,奋战10天,40亩麦子全部种上了。为了回馈农民兄弟,他们村修水利时,医院借来矿上的小绞车,给他们往山上拉土;麦子成熟时,用卡车给碾压麦子,提高工作效率。我们医院的大夫去劳动时,就在田间地头给当地群众看病。当这个消息在十里八村传开后,陆陆续续的农民都赶来看病,村里就专门腾出地方让我们医生看病,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,以至于给病人看病的苏中堂医生都差点不让回来。当花生下来的季节,医院还派出有经验的4名青壮年去帮忙锄花生。当地农民非常感谢,“你们都没有干过农活,不需要来。”“你们帮我们种地,让我们尽尽心意。”辛苦的劳动,收获了丰硕的成果。那40亩地收获了5千多斤麦子,全院400名员工每人分得30斤白面。那个年代这叫“公换公”。 ——这就是那一代医生当农民的故事。 作者:穆英明 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退休职工 曾担任医院行政科科长,医院药厂厂长。 |
手机版|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© 2009~202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
( 陕ICP备15012381号-1 )
|急救电话:0919-2102120 2161120 预约挂号电话:0919-2100210| 推荐分辨率:1920 x 1080
地址:铜川市王益区川口路15号 邮编:727000 Email:91907103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