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 

中医内科

2023-8-21 15:09| 发布者: 毕扬| 查看: 611| 评论: 0

摘要: 1954年9月,医院成立中医科,下设中药房。当年中医科设立病床4~5张,1958年3月,病床增加到12张,归内科病区统一管理。1959年,针灸、理疗业务从中医科划分出来,成立了针灸、理疗科。“文化革命”以后,中药房从中 ...
 



   1954年9月,医院成立中医科,下设中药房。当年中医科设立病床4~5张,1958年3月,病床增加到12张,归内科病区统一管理。1959年,针灸、理疗业务从中医科划分出来,成立了针灸、理疗科。“文化革命”以后,中药房从中医科分出。1985年,中医科正式更名为“中医内科”,并设立中医内科病区,设置床位为24张,病区兼管中医外科病房,床位增至40张,病区独立管理。
   中医科自成立以来,努力提高医疗质量,1958年发明了供麻疹患者服用的“紫草饼干”;药局抽调专人研制成功“磺胺软膏”治疗烫伤。1962年,救火英雄冯玉萍受伤后到,就用医院自制的“磺胺软膏”涂抹,疗效很好。1978年6月,医院先后开办了4期中医学习班,全局240名西医先后受到“西医中”培训,引导医务人员走中西医结合之路。六十年代中期,中医科开展了氧气、竹管新疗法,使无数患者受益: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愈了数例重症溶血性贫血患者。时任陕西省副省长的爱国将领杨虎城之子杨拯民,途经铜川时曾来院中医科接受诊疗;末代皇帝溥仪途经铜川时,院曾派中医科大夫前去局招待所为其诊脉。
   八十年代中期,中医科通过开展耳穴贴药疗法治疗胆结石及多种慢性病,通过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及半身不遂、甲亢等病症,取得了很好的疗效;一些急腹症患者也通过中医治疗恢复了健康。八十年代后期,中医内科开展电脑诊断新业务,从电脑软件中获取对患者的诊断资料和国内外名医的中药偏方,使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。九十年代以来,对于结肠炎、糖尿病、类风湿等慢性疾病,科室一直列为研究的课题:近几年来,科室对肝硬化等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,对于子宫肌瘤、肝癌、肺癌、股骨头坏死、椎间盘脱出及结肠癌、癌症晚期等疾病,科室主动与有关科室配合,开展了介人疗法新技术。科室自行研制的“抗肿瘤1号”、“抗肿瘤2号”“肝病1号”“肝病2号”、“胃病Ⅰ号”“胃病Ⅱ号”等方剂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病痛。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,中医科赵薇带领技术团队研究开发出“芪防颗粒”和“麻杏清瘟颗粒”两种用于新冠肺炎预防、治疗的中药颗粒剂,经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,与陕西利君现代中药有限公司联合生产新冠肺炎防治中药“芪防颗粒”和治疗新冠的“麻杏清瘟颗粒”,疗效很好,受到各界好评。赵微荣获“陕西省三八红旗手”称号;成为陕西省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专家;陕西省中医药急救专家组专家;2020年申报成功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1项。
    中医内科运用中医辨证施治“治未病”,以及“既病防变”,擅长诊治:纳呆、胃痛、腹痛、泄泻、便秘等脾胃病;心悸,不寐、健忘、多寐等心系病症;水肿、淋证、小儿遗尿等肾系病;痛经、月经不调,不孕不育等妇科急病;以及消渴、自汗、盗汗、痰饮等气血津液病症;痹症、腰痛、颤症等肢体经络病症;咳嗽,喘证、感冒等肺系病症,肿瘤放化疗后患者的不适反应,中风及其他神经损伤的重要康复治疗。


手机版|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© 2009~202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( 陕ICP备15012381号-1 )
 点我嘛|急救电话:0919-2102120 2161120 预约挂号电话:0919-2100210| 推荐分辨率:1920 x 1080
地址:铜川市王益区川口路15号 邮编:727000 Email:919071033@qq.com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