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 

“空巢老人”应学会心理自救

2015-2-16 14:31| 发布者: 海天一色| 查看: 2112| 评论: 0

   人到老年,儿女都成家立业飞离了身边,于是老人原本热闹的家变得冷清起来。面对“空巢”,有些老人感到孤独、寂寞,而有些老人却活得轻松、自在,这是为什么呢?心理学家认为,这主要与老人的性格特征有关。 
  首先是人际反应特质不同。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,造成了人们对人际交往需求的不同强度。有些人交往的需求不是很强烈,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。他们虽然儿女离家,或是孤身一人,却没有孤独的痛苦。相反,有些人交往的需求较强,所以,当面对空巢生活情境的时候,就比较容易体验到孤独感。 
  其次是气质类型不同。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:胆汁质、多血质、黏液质、抑郁质。大量的研究表明,气质类型上属于抑郁质黏液与质的老年人容易孤独。因为,黏液质的老年人沉着冷静,情绪发生慢而弱,待人容易冷漠,内心不易外露;而抑郁质的老年人多愁善感,胆小孤僻。 
  第三是自我认知不同。孤独的老年人往往自我认识不足,容易过低地估计自我。 
  有空巢孤独感的老年朋友,怎样进行心理自救? 
  方法一:认知疗法。子女长大成人,从父母身边离开,成家立业,哺育自己的后代,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。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离家,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,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。所以,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。
  方法二:行为疗法。当自己感到孤独时,可以制定一个计划,给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。开始时,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,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。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,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,努力与人和睦相处。 
  方法三:婚姻疗法。少年夫妻老来伴。孩子离巢,老年夫妇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,以此去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“真空”。如果是丧偶老人,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,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,以此来摆脱孤独。 
  方法四:生活疗法。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,老人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,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,给他们适当的帮助。或者,条件许可时,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,以免独守空房。这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。

手机版|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© 2009~202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( 陕ICP备15012381号-1 )
 点我嘛|急救电话:0919-2102120 2161120 预约挂号电话:0919-2100210| 推荐分辨率:1920 x 1080
地址:铜川市王益区川口路15号 邮编:727000 Email:919071033@qq.com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