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 

“我和矿医院的故事”征文:第一滴蒸馏水 第一瓶大输液 第一针葡萄糖

2023-9-8 10:04| 发布者: 毕扬| 查看: 3771| 评论: 0|原作者: 李俊彬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——你问我:“造出第一滴蒸馏水,第一瓶大输液,第一针葡萄糖,先进在什么地方? ”我只回答你:毫无先进可言!
   ——可能你还有一句问,“那值得夸耀吗?!”——非常值得。
   ——这是我和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编辑院志的王丽的对话。

   1957年矿医院在五里铺,几间平房,几十个人。当时,要一滴蒸馏水都没有,做手术用的生理盐水是从井里取来水,煮开,放置去除沉淀后装瓶消毒,即成成品。没有蒸馏水想制作供注射用的药物是不可能的。


   1958年,新院在川口建成, 起码房舍是有了保障。是年,医院首次掀起科学研究和新技术革命高潮。各科积极行动起来,我们药局也不甘落后,开办的“卫星工厂”决定自己生产葡萄糖。我建议购置蒸馏水器,但是并不是烧开水,机器必须运作1—2年后蒸出来的蒸馏水才能用来制作供注射用的药物。
   当年,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大输液-----500ml玻璃瓶装的盐水和葡萄糖注射液。那时全国大多数医院都不能自己生产,只有上海有药厂生产。其实,全国各地买的是上海黄浦江的水。当时,我们医院用过的包装(玻璃瓶子)可以堆放成长长的一堵墙,而且,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,常常会接续不上,影响到患者的使用。于是,我们就在想,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呢? 




   要想生产葡萄糖,首先要有蒸馏水。那一段时间,我用玻璃烧瓶制备注射用的蒸馏水,生产葡萄糖注射液。谈不上先进性,这些很普通的药物,有钞票就能满足需要。至于制作过程中的风险,请参看"两场没有烧起来的大火"。(待续)

   ——你可能还会问:那现在为什么又不继续自己生产了呢?
   首先,社会生活和生产是不断进步的。在旧社会,不会制造的东西太多了:老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,国内买不着,就买外国货,连火柴都进口,老百姓叫"洋火";学生晚上要用功,把点灯用的煤油叫"洋油".把汽车叫"洋车"。解放后,打倒了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,社会生产日益进步。当第一辆解放牌的汽车从生产线驶下的时候,岂不是也值得中华儿女夸耀的吗!有点扯远了哦。工业,工艺的快速进步,必然要把一切医药生产统一到工厂里,提高药品质量;第二,工厂生产质量肯定比医院自己制造的质量要好;第三,当时面临的问题是,由于质量不过关,频发"大输液过敏",甚至医患发生纠纷。这也是必须停产的理由。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,特别是“四人帮”跨台后,拨乱返正,制定"药品管理法",不再允许医院自己制造大输液了。
   一个时代有其特殊的需求,那个年代,正因为我们医院自己有了合格的蒸馏水,不单可以生产大输液,买不来的注射液,连化验室配置试剂用的蒸馏水都不要去买了。所以,能自己生产蒸馏水在当时岂不是很值得夸耀吗!

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 作者简介:李俊彬  主任药师 1933年7月出生,广东梅县人。中共党员。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。铜川市第二届科协委员,铜川市药学会副理事长,陕西省药学会第三届理会理事,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药房主任。退休。

  主要贡献:1957年响应国家号召到艰苦的地方去建功立业,赴大西北铜川矿务局医院工作。工作中开拓进取,制造出当地第一滴蒸馏水,第一瓶大输液,第一针葡萄糖注射液。热心医学教育,善于深入浅出地讲授,凡矿务局系统内的医药学校和各种培训班,无不参与讲学,深受学生的好评。其关心煤炭事业的发展,曾参与煤炭工业部劳动工资司组织的《煤矿医院标准化管理》一书的编写工作。1984年被评为矿务局劳动模范。善于笔译药科日文资料,经常在《日本医学介绍》、《医学科技资料》 等杂志上发表译文,此外,还热心科普工作,是当地医药学专业的业务带头人。



手机版|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© 2009~2023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( 陕ICP备15012381号-1 )
 点我嘛|急救电话:0919-2102120 2161120 预约挂号电话:0919-2100210| 推荐分辨率:1920 x 1080
地址:铜川市王益区川口路15号 邮编:727000 Email:919071033@qq.com

返回顶部